我國對外投資的戰略模式探討
我國對外投資的戰略模式探討
【概要描述】在當今日益開放和競爭全球經濟環境中,國家經濟業績(以人均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和增長速度衡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間建立起來的聯系,包括貿易、技術和資本在企業內的國際流動。進行海外直接投資是建立這種聯系最重要的方式。
- 分類:科研成果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8-09 11:00
- 訪問量:
作者:宋維佳
在當今日益開放和競爭全球經濟環境中,國家經濟業績(以人均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和增長速度衡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間建立起來的聯系,包括貿易、技術和資本在企業內的國際流動。進行海外直接投資是建立這種聯系最重要的方式。
企業進行對外投資與發展跨國經營,是當代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全世界至今已有4萬家跨國公司,境外分支機構25萬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達26000億美元,跨國公司控制近60%的國際貿易、70%的國際技術轉讓,其銷售額超過整個西方世界國家總產值的1/4。
發展對外投資,可以有許多種模式,但針對我國對投資的現狀與國情,我國對外投資的模式應當選擇實行跨國經營。通過實行跨國經營,帶動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化。我國企業從80年代初開始跨國經營,其間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88年的自發階段、1988—1991年的試點階段和1992年至今的發展階段。我國進行對外投資與跨國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國際上能夠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發展歷史還是比較短,因此存在許多問題,有必要加以明確。
跨國經營的目標
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企業集團規模較大,技術落后,經營效率低,組織管理水平不高,若想在短時間內取得跨國投資的成功,就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制定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戰略。因此,我國的跨國經營需要定位于一個較高層次之上,努力實現企業投資發展戰略的全球化、跨國經濟的系統化、融資的國際化和跨國投資方式的多樣化。
1、投資發展戰略的全球化
要求企業集團用全球眼光分析國際政治經濟發展變化給企業帶的影響,根據國際經濟環境的發展特點,制訂出相應的跨國投資戰略。
2、投資的系統化
要求企業在跨國經營中不僅著眼于某個單獨的項目,而且應著眼于市場的整體性投資。應注意對跨國經營企業的上、中和下游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或售后服務等領域進行縱向或系統的投資。
3、融資的國際化
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巨大變化,大型企業集團跨國投資的資金來源不是主要靠母公司提供,而是靠國外子公司在當地或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在集團集中管理使用,并具有較強的資金調度能力。
4、投資方式的多樣化
在跨國經營中應根據不同國家經營發展條件,市場需要狀況和政治經濟制度等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即可以是技術性協議、研究開發合同等非股權形式,也可以是合資、相互持股的股權形式,還可以采取并購國際戰略聯盟的形式。
企業進行跨國經營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外生產要素組織國際化生產,并通過跨國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提高,促進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增強。通過跨國公司內部資本積累及其資金在其成員之間的分析,確保最高水平的收益率和整個公司的競爭能力的提高。企業外部籌資的領域可以擴大到東道國或母國金融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從而使公司獲得更多的資金便利,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在跨國投資過程中,充分利用其他地方存在的科技能力,利用不同國家的研究開發成本差異,獲得研究、開發的規模經濟,更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資源于特定優勢,降低成本,增加市場份額,增強國際競爭力。
跨國經營的地區選擇
對于我國的跨國企業來說,發展對外投資原因有三:一是進入國際市場,二是尋求資源,三是帶動出口。因此在跨國投資區域的選擇上要有利于上述目標的實現。通過分析各類地區國際投資的特點,國際投資環境及區位優勢,結合我國企業發展跨國經營的實際需要,確定重點投資區域意義重大。
從世界跨國投資發展趨勢上看,戰后逐漸形成了制造業、金融業、郵電通訊等產業多樣化的投資格局。其中,制造業仍然是跨國公司的投資重點,金融、保險、郵電、通訊等產業的投資比重在上升。近年來,我國企業跨國投資行業選擇的范圍正在逐步擴大。首先,外貿專業公司的對外投資領域從單純進出口擴大到與貿易有關的服務業,包括維修、運輸和倉儲等;其次,生產性項目增加,比重不斷上升;在資源開發方面,開發的資源主要是漁業、林業和礦業;在工農業生產項目中,初級加工制造業是生產性海外投資較為集中的部門;對技術密集型項目的投資近年來有所逐漸增加。
我國跨國公司投資行業選擇標準主要應該有兩條。第一,我國企業應選擇與東道國相比具有優勢的行業跨國投資。應當說,某種產業是否具備區位比較優勢,是能否形成企業跨國投資體系的前提條件。我國企業的跨國投資必須符合國際資本流動的規律,即通過自身的產業優勢占領國際市場。第二,我國企業應選擇能促進企業內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公司內部以及企業與外部交易增加、產品供求關系鏈長的行業投資。
首先,從我國企業跨國投資趨勢看,制造業、資源開發業、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將是跨國投資的主要發展領域,其中的一些產業對其他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很大。大型企業集團在上述諸領域或擁有一定優勢,或具有一定需求,或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因此可以在這些領域進行跨國投資流動。其次,大型企業集團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從事國際投資的人才和管理能力,可以避開國際大跨國公司的鋒芒,通過有效的國際投資,實現在市場的不同部分、技術的不同層次、生產的不同工序的產品的不同類型上向國際市場的滲透。再次,必須看到大型企業集團的產業發展只對發展中國家具有優勢,對發達國家的優勢較少,或處于相對劣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型企業集團的跨國投資。當前,一方面是要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在部分地區先取得投資的成功,以待將來有更大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尋求與國內其他優勢企業集團的“強強聯合”,以形成在某些產業上的國際競爭能力和整體優勢,以不斷拓展跨國投資的空間。
1、歐、美發達國家投資區域
美國和歐盟等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總體投資環境較好的地區,又建立了較好先進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對于這些國家的投資可以突破貿易壁壘,通過不同的投資形式進入當地市場,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才、技術優勢,開發適用于當地的新產品、新技術,并為國內的技術創新積累經驗。
2、東亞、南亞及東南亞投資區域
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與我國有著相似的地理、人文環境,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區域市場,應是我國企業進行跨國經營的重點區域,利用國家貿易上的互補性和技術上的相對優勢,通過產品出口帶動技術轉讓和資本輸出。
3、前蘇聯、東歐、拉美投資區域
由于這些的國有企業私營化過程正在繼續,因此可選擇若干開放度大、政策穩定性強的國家,通過收購、合資等方式進行投資,作為進入這些地區并占領市場的契機。
4、西亞投資區域
這一地區擁有龐大的石油進出口貿易,世界上最富裕和消費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應引起重視。
我國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應有重點、有步驟、有層次地選擇投資地區,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以較少的成本完成跨國發展的市場進入,并實現和獲得長期的最大利益。首先選取具有經濟技術優勢,生產要素具有互補性、投資環境寬松、融資便利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相似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在積累經驗,熟悉環境,擴大影響,完善組織和調查的基礎上實現企業跨國投資的全方位和多元化。
跨國投資方式選擇
當前國際流行的跨國投資方式包括:非股權式合作、股權式合資、獨資、跨國兼并與收購以及國際戰略聯盟等方式。非股權式投資主要有技術授權、管理合同、生產合同、合作銷售等形式,其優點是不需要股份投資也不承擔相應風險,缺點是合作雙方的短期行為傾向較為嚴重。股權式合資是可以借助合資者的幫助,熟悉和適應環境,有利于市場的進入,但也可能削弱母公司的支配權,容易產生投資經營風險??鐕①徏嬗泻腺Y和獨資,可以利用目標企業現有設施、人才、技術和網絡展開國際經營。國際戰略聯盟可以通過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共擔風險。這種形式可以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缺點是聯盟內部協調困難。
我國大型企業集團在跨國投資方式的選擇上,應在考慮企業自身投資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結合投資區域的特點、投資項目的特點及種種投資方式本身的利弊加以確定。在大力發展傳統的投資方式的前提下,積極重視跨國購并。國際戰略聯盟的運用,使大型企業集團能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國際競爭。
我國大型企業集團跨國投資的重點應是亞太地區、美國和拉美國家。在亞太地區,大型企業集團產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又由于地理和人文環境熟悉,生產和技術向這些國家轉移較為容易,因此,獨資經營應相應大于合資經營傾向。對拉美國家,大型企業集團也具有相對技術、設備等方面優勢,通過合資尤其是合作經營,可以降低直接投資成本和風險,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投資,通過多種國家融資和聯合方式的跨國購并應是理想模式,以此獲得高新技術、先進管理、資金及國際市場份額。大型企業集團在不同行業投資方式選擇上應具有彈性。在純技術跨國投資中,應以獨資性經營或非股權性投資為主,以此達到保護企業持有資產和增加投資收益的目的;在制造業和服務業中,應以合資經營和跨國經營為主。大型跨國集團在國內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從未來發展趨勢角度來看,其跨國投資可采取更多購并或獨資行徑的方式,為以后母公司全球戰略實施打下基礎。
跨國公司的資金融通
跨國公司的資金融通方式可以有多種形式,主要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種方式。內部融資是指未分配的利潤和折舊,母公司可以子公司分到利潤補充資金;子公司也可以將未分配的利潤留作運營資金。外部融資是指跨國公司可以從母國或東道國的金融市場融資,或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資金。從國外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資本結構看,60-80年代,美國跨國公司內部融資占總資本的比重為51.2%,其中折舊占33.6%,外部資金來源中來自國外的資金占32.2%。
在我國,政府鼓勵跨國公司用技術和設備進行跨國投資,國內直接信貸支持幾乎沒有,同時對企業舉借外債的管理很嚴??鐕镜淖庸驹趪饣I集資金時,東道國一般要在股權結構、匯出紅利等問題上進行限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主張發展合資企業和限制外國股權,這類國家就一般要求本國資本至少要占51%。有的國家不限制在本地獲取貸款,但是出于外債管理考慮,一般不允許向國外借款,除非是接受官方援助,取得賣方信貸。首先,我國的企業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必須遵守所在國的金融政策和法律,如銀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等。異國政府的相關法規的變化對公司的籌資流動的影響舉足輕重。國際資本市場也隨國際形勢不斷發生變化,大型企業集團必須運用靈活的融資政策來應付這種變化。其次,大型企業集團跨國投資性經營過程中,必須對融資環境有一個清晰和準確的了解。例如,發展中國家一般沒有或只有不發達的資本市場,因而直接融資較難。而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的資本市場比較發達,通過證券市場融資效率更高,更為便利。德國等國的商業銀行在金融業中占統治的位,可以同銀行更多地籌集資金。第三,大型企業集團在跨國融資中應使自有資金保持在合理水平之上,一般以不超過50%為宜。在發達國家投資,可以降低自有資金的投入比例,盡可能多地在當地取得股權或借貸資本。在發展中國家投資,應以自有資金占控制地位為好。第四,大型企業集團在國外籌資時,還應注意到控股權及負債股東權益比率問題。例如:大型企業集團的海外企業可以在當地發展東道國股東,這樣一方面籌集了資金,另外還可以緩解企業同有關方面的關系(如勞資關系),但也應考慮到控股權的問題,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可以增加股東收益,但發行債券要求按期還本付息,從而會增加償債風險。
OFFICIAL ACCOUNTS
公眾號
歡迎關注我們的官方公眾號
ONLINE MESSAGE
在線留言